科研支撑促耕地效益翻番
浙江财经学院扎实服务地方经济
井冬梅
“我们科研服务方面最满意的一个项目就是浙江浦江县的土地整理项目,涉及33个行政村,从2003年8月开始,持续了七年,净增耕地4015亩,实现单产和效益翻番。”浙江财经学院不动产研究所所长徐保根教授介绍说。
我国工业化、城镇化需要占用耕地,保障粮食安全更需要耕地,确保18亿亩耕地是我国耕地保护的红线,“确保耕地数量不减少、耕地质量要提升”是国土资源管理的艰巨任务,“保增长、保耕地、保生态”是浙江省国土资源管理的目标,如何通过土地整理提高耕地质量、新增耕地面积、促进规模经营、保护生态环境是浙江财经学院参与科研服务工作的重要方面。
近10年来,该研究团队在浦江、临海、江山、常山等县市开展国家投资土地开发整理项目25项,土地利用规划项目11项,土地分等定级项目10项,其中国家批准立项并通过验收的项目就有7个。从2003年底到2011年底,不动产研究所通过做项目,为浙江省争取到两亿多元的国家投资,为当地老百姓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当地政府根据该团队的可行性研究与规划设计方案,通过对废弃地块挖填平整、开发未利用土地、迁移整合、配套建设等措施,极大改善了项目区内田块、水利、交通的设施状况,建成“田成方、路相通、林成行、渠成网、灌得进、排得出”的稳产、高效标准农田。很多土地在整改后,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都初见成效。以浦江县为例,整改后的田地成为私营经济和外资企业投资的热点,每亩租谷由整理前不到200斤猛增到450~600多斤,现在已建有粮油、蔬菜、水果、花卉苗木等基地,农民的年收入大幅提高。
“我们做的土地方面的科研项目就是要服务于新农村建设和城镇建设,让土地合理规划、利用,取得最大效益。”徐保根教授如是说。多年来他们深入浙江各个市县,积极开展土地管理科研服务,为浙江经济转型升级中用地保障和耕地保护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科技支撑,为浙江各县(市)及全省农地流转、城乡一体化土地市场建设提供了重要依据,为充分发挥浙江经济社会转型中“土地要素”的作用做出了贡献。
据悉,浙财院不动产研究所成立于2003年,2007年他们就取得中国土地学会认证的“土地规划甲级资质”,目前主要做三类项目,一是土地整理与整治,二是土地规划,三是土地评估。日前,他们正在开展全国耕地质量动态监测试点研究、浙江省土地综合整治项目可行性研究等科研服务工作,为浙江省国土资源管理的“双保”(保耕地、保增长)目标的实现提供决策依据。
新闻链接:http://zjdaily.zjol.com.cn/html/2012-09/21/content_1764813.htm?div=-1